信阳商城县:扶贫资金不集中山区群众搬迁难
2013-12-25 14:36 来源:河南日报农村版
搬迁后的樊文芳老人对现在生活很满意。本报记者王睿摄
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:12月12日上午,沐浴着冬日暖阳,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商城县。
留守的老人
河凤桥乡田湾新村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,一幢幢三层小楼整齐有序,像画一样。这里的村民过去都散居在方圆十里的山上。
记者看到一位老人在门前晒太阳,便走上前和老人攀谈起来。
老人叫樊文芳,今年77岁,有两个儿子,现在住在小儿子家,大儿子家就在隔壁。村干部告诉记者,她小儿子家的三层小楼盖下来需要二三十万元钱。
樊文芳说:“家里现在只有她一个人,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,逢年过节才回来。以前住的是土坯房,就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,弄啥都不方便,现在搬到这里好多了。”
“田湾模式”不可复制
出樊文芳家不远,就是村卫生室,只见大门紧锁。陪同采访的商城县扶贫办副主
任程晋生告诉记者,由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太多,村卫生室没什么患者,医生只好在村口离公路近的地方又开了个诊所维持生计。
田湾村村主任张太新告诉记者,田湾村是商城县的“美丽乡村示范村”,周边有40多个自然村的群众往这里搬。村里基础设施属扶贫帮建项目,建房每人还补助4000元。
田湾村共有1921口人,其中有760人外出务工,在家门口打工的有300人。张太新说:“村里也在发展油茶种植、养猪、旅游,有产业才能留住人。”
在返回县城的车上,程晋生告诉记者,商城“整村推进”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,不过像田湾村这种离县城较近、居民相对集中的村不多,“田湾模式”不可复制。
搬迁补助每人只有4000元
山路弯弯,车窗外一座座农舍匆匆掠过。说起扶贫,程晋生打开了话匣子。
程晋生说:“县里扶贫专项资金每年200万元左右,而全县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就有12万多人,登记在案的贫困户大约是3.2万人,我们只能对贫困户给予每人4000元的补助。”
提起搬迁补助,程晋生感叹道:“每人4000元的补助,这些钱根本不够。要是把相关部门的扶贫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搬迁,变‘撒胡椒面’式的投放,为捆绑使用、重点投放,可能效果会好得多。另外,搬迁后的产业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”
链接
大别山,英雄的山
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于此,红四方面军,红二十五军,红二十八军诞生于此。1947年8月,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,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。革命歌曲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从这里唱响全国。口记者 陈辉映 王东亮 尹小剑 王睿
责编:任伟